A.同时呈现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
B.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条件刺激
C.先呈现无条件刺激,紧接着呈现中性刺激
D.先呈现中性刺激,紧接着呈现无条件刺激
解析: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帮助学生完成无法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支架式教学
B.探究式教学
C.情境式教学
D.感染性教学
解析:在儿童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使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即支架式教学。
3.小林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一开始进步很快,但随后就没有什么进步甚至退步,妈妈和小林都很着急,老师却说这是正常现象,下列选项中,可以解释老师这种说法的是( )
A.迁移
B.定势
C.高原现象
D.功能固着
解析: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4.在记忆二十四节气时,有人将节气的首字连成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进行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解策略
D.精加工策略
解析:精加工策略中记忆术中有一个方法叫做缩减和编歌诀,如二十四节气歌。
5.遗传考试,小兰由于发挥失常,班级排名降了 13 名,为此她十分难过,班主任张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对她说:“小兰,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一次考试的成绩而已,你不要太在意了。”对于张老师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考试失利归因于任务难度,既安慰了小兰难过的情绪,又激发了她的学习动机。
B.将考试失利归因于运气,虽然保护了小兰的自尊心,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C.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努力成都,有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让她下次考试更加努力。
D.将考试失利归因于小兰的自身能力,虽然有助于她正确地认识自己,但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
解析:题目中张老师说“老虎也会有打盹的时候”,是将小兰失利的原因归因于运气,不利于激发她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