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会契约取向
B.惩罚和服从取向
C.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D.好孩子取向
解析: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好公民取向),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李老师是其中心小学的新教师,一天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春姑娘来了》。课堂上,他用 PPT 展示了很多图片,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么七嘴八舌,有的说看到了河、有的说看到了树、有的说看到了……李老师说:“我看到春姑娘来了”。下列对李老师的教学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李老师采用了问答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
B.李老师采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春姑娘来了”
C.李老师在课堂上呈现的图片与“春姑娘来了”之间,铺垫启发不够,学生难以理解
D.李老师对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认识不够,效果不太好
解析:题干中,李老师提问,学生积极回答,是问答法,学生参与度高;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老师预期之外的答案,说明李老师没有认识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铺垫启发不够,致使学生没有理解图片,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实物直观。故本题选B。
3.皮亚杰在儿童的观察中发现了“集体的独白”现象,即在团体中,每个个体都在高兴地谈论事情,但仔细听却发现他们之间并没有实际的交流和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个体在认知发展的(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的儿童有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守恒、泛灵论、自我中心、集体独白等特征,其中集体独白即“在群体里,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4.学生在掌握蔬菜的一般特性之后,再学习青菜、萝卜、黄瓜等蔬菜的具体特性,这类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组合学习
C.并列学习
D.下位学习
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即下位学习(或称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或称总括学习)和并列学习(或称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有观念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过程。
(3)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故本题选D
5.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辨别所给的一段文字是否符合逻辑”,这属于布鲁姆认知目标中的( )
A.知识水平
B.领会水平
C.分析水平
D.评价水平
解析:分析指能对整体材料的构成成分进行分解并理解组织结构,也即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逻辑)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当题干中出现“分析,检查,对比,辨别,区别”等词时,可作“分析水平”选择。分析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的分析三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