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可见,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即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保持工作日长度不变(即变相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产生的剩余价值。D为正确答案。
2.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是指( )
A.通过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激活社会需求,从而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B.国家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C.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D.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做到收支平衡
解析:
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需求管理是市场经济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通常做法。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做法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所作的一次反周期调节的尝试。它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通过主动地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即增加中央财政支出,更直接、快速、有效地刺激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使用“积极”一词,关键在于“主动”地扩大财政支出,并要取得预期的良性循环效果。相对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它与一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所不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以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投资支出,而没有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就财政政策效果而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中性的,既包括扩大支出、带动经济增长并取得良好效果一面,也包括盲目扩大支出、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的不良效果一面。而我国所使用的“积极”一词强调的是良性效果。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
A.直接税
B.间接税
C.所得税
D.折旧
解析:国民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新增加的价值。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之后的余额,由此可得出本题答案为D。
4.运用( )进行管理的实质,是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社会心理上的需要,达到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为目的的。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社会心理方法
D.数学方法
解析: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社会心理需求,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为目的的。
5.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原则
B.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精简和效率原则
解析: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有:(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制原则;(3)密切联系群众原则;(4)民族平等原则;(5)精简和效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