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流转有助于调动农民务农投入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
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并非完全正相关。规模经营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对较高,但他们在耕种大面积土地时,很难像小户一样实现
精耕细作,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因此,土地流转规模就不该是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个度。
如果任由土地大面积流转,经营规模是变得可观了,单产却没像预期那样增加,这种流转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土地的流转规模应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
B.对土地流转的规模效应目前存在认识误区
C.土地流转应引导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
D.土地流转面积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弊大于利
解析:
文段开篇引出“土地流转”这一话题,随后通过“近年来”介绍我国土地流转现状。接下来通过转折词“但”
指出存在的问题,耕种大面积土地时,很可能出现土地产出率降低和经营亏损等情况。下文通过“因此”对前
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说明土地流转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应有个度。尾句为反面论证,进一步强调经营规模
应该有度,对应 C 项,当选。
A 项,“保证粮食单产不断增长”是土地流转要达到的效果,不是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对策,即土地流
转规模应有度,与文意不符,排除;
B 项,“存在认识误区”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文段重点在于“因此”之后解决问题的对策,排除;
D 项,文段并未进行“利”、“弊”的对比,且该项为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2.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推动文化产业
发展,需要突出“融合”这个关键词。从供给侧看,___________,与多个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与其
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广阔空间。通过突破产业边界、重组产业要素而融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往
往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文化产业融合的节奏快、势头猛
B.文化产业是一个渗透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C.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D.文化产业在世界产业融合发展潮流中扮演了先锋角色
解析: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在中间,需要结合上下文,上文指出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并论述当前推动文化
产业发展要突出“融合”这一关键词,横线后指出文化产业与多个产业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具有与其他产业融
合的广阔前景,故横线处应表达文化产业本身具有易于融合的优势,对应 B 项。
A 项,“节奏快,势头猛”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 项,文段未提及文化产业是其他领域融合的产物,无中生有,排除;
D 项,“扮演了先锋角色”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3.___________。正如游戏要求团队协作,真正让一款游戏成为广受追捧且健康向上的产品,也需要协同
的力量。如果开发团队只考虑市场效益,对游戏内容和形式放任自流,纵使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佳绩,也会因过
度消费用户而败下阵来。如果政府部门只在一些节点上把一把、管一管,纵使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也不过是
形式大于效力。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或一封到底,纵使气急败坏也无济于事,与其关上游戏的门还不如打
开疏导陪伴的窗。
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国产游戏行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B.游戏监管不该只堵不疏而应树立“大监管”理念
C.各方力量紧密合作才能让游戏成为生活的有益补充
D.游戏监管需制作方、政府部门、家长三方形成合力
解析: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需要对文段进行总体概括。横线后面指出让游戏广受追捧且健
康向上需要协同的力量,后面用“如果”进行假设,从开发团队、政府部门、家长三个角度介绍了三方均要采
取措施形成合力,故横线处应介绍游戏监管离不开制作方、政府部门、家长三方的努力,对应 D 项。
A 项,“国产游戏行业”表述不准确,文段只是提到游戏没有提及国产与否,且“多方的共同努力”表述不
明确,文段明确指出是游戏制作方、政府、和家长三方配合,排除;
B 项,“大监管”理念无中生有,排除;
C 项,“游戏成为生活的有益补充”无中生有,文段只是提到“游戏成为广受追捧且健康向上的产品”,
且“紧密各方力量合作”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4.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2.2 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铁运输网络最健全、最完善、运输规
模最大的国家。这五年,中国“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中西部高铁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高铁由“线”
到“网”的飞跃,极大地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让诸多以“小时计”的“交通圈”从梦想照进现实。高
效联通的高铁网络犹如一座座外引内联的天桥,发挥出强大的“虹吸效应”,成为双城生活的“融合剂”、结
构优化的“助推器”,带动了高铁沿线人员流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民经济大动脉。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
A.中国高铁进入规模化运营新时代
B.高铁沿线省市经济正在快速崛起
C.高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D.高铁:提升百姓荣誉感的“中国创造”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 2.2 万公里,运输网络最健全、最完善、运输规模最大。接着具体
介绍五年中中国高铁实现从线到网的飞跃,使区域间的时空距离缩小,使以“小时计”的梦想实现。在此基础
上,尾句总结强调,高效联通的高铁网能发挥“虹吸效应”,带动了沿线人员流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强调高铁是名符其实的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应 C 项。
A 项,进入“运营新时代”为前文结论前描述,非重点,排除;
B 项,“高铁沿线省市的经济”,范围缩小,排除;
D 项,“提升百姓荣誉感的‘中国创造’”,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5.通过文献解读以往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这样往往带有很大的偏颇。文
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看似真实的记载,可能已经掺杂进了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
失真。自古以来,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不仅仅是文字,也包括物品。因此,若想不偏
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必须充分发挥文物的力量。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B.文物怎样才能“活起来”
C.警惕“不可靠”的文字记录
D.文物:客观的历史记录者
解析:
文段首先提到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一种常见做法。接着通过“然而”指出通过文献解读历史会存在偏颇,
并具体解释了原因。后文接着提出“物品”也是一种人类表达自己的载体,最后通过“因此”总结强调了文物
可以不偏不倚地讲述人类故事。故文段的重点是强调文物可以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D 项“客观”
对应不偏不倚,“历史记录者”对应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当选。
A 项,“文物背后的故事”未提及中心句中的核心内容“不偏不倚”,排除;
B 项,“文物怎样‘活起来’”,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 项,“文字记录”为结论词之前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