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保产业链供应链”经济生命线
[背景链接]
2020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在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基础上‘’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重要举措,指出了当前宏观调控的着力方向,实际上也划定了经济安全的生命线。
[标准表述]
[提出观点]
生产稳、企业稳;企业稳、就业稳、民生稳。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是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要标志,也是巩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
[综合分析]
经济运行的细胞是企业,企业运转起来才有流通和消费。一件服装的背后有纱线、面料、辅料、商标等多个链条,一台汽车的生产涉及上万个零部件。可见,制造业发展有赖于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维系,企业复工复产也依托于这个“生命线”。
“保产业链供应链”处于生命安全线的中枢地位。有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完整、畅通、才有市场主体的稳定,也才有城乡居民的就业稳定、基本民生的稳定。而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都依赖于相关链条的传导机制。基层运转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反过来也依赖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所以,在宏观政策“更大力度”的实施框架中,“产业链、供应链”应当成为检验成效的重要靶点。
从各地区各行业实际情况看,疫情和春节效应起到了双重的叠加冲击效应。一方面,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停摆”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人流物流的中断上,随着复工复产的紧急推进,目前已有相当程度缓解。另一方面,冲击还从需求端逆向传导,比如外贸领域订单的锐减,服务业等中小微企业密集行业受到打击尤为"精准”。当前的“保产业链供应链”同样需要精准识别、精准施测、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着力点用在链条的薄弱环节,尽快修复、尽早达产。
[参考对策]
一方面,“补”是被动,“加”是主动。在”保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上,要努力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疫情以来,互联网在线产业的需求井喷,公共卫生产业的短板暴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出现,这些都需要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指导,从中挖掘出更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同时,脱贫攻坚也不是简单的“补”,城乡结合也可以催生产业链条上下游的拓展,5G等新兴技术的布局可拉动新的需求与供给。总之,化危为机不是一句空话,要在一条条产业链与供应链中寻找整合、重塑、延展、进而质变、涅磐的新路子。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之所以能不畏风浪、抗击疫情,说到底不止在体量,更在于质量,在于我们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条。展望下一步,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把宏观调控各项举措落实落细,稳住产业链、供应链,从中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创造力,就一定能实现保增长、保民生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